2010年7月31日星期六

进修的福气

今明两天在松林俱乐部上两天课程《终极商业智慧》,认识了不少身怀大智慧的学友。

感恩苏先生,默默耗资赞助全程费用,让我们长智慧,增见识。上课的学员,无不感恩,个个都认为,能上这个课,是我们个人的福气。

感谢娟娟,给我带来惊喜的“吉祥三宝”。我把其中一味“三坪茶”,借花献佛送给了慈祥的大姐王美燕。

席上喜遇志美、符先生,还有阔别30年的南大同学黄金月,能在一起同窗学习传统文化智慧,真是一种福缘。

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恩师李绍德

午后,细雨纷飞,我来到杨厝港的“总统园”去见这一生最疼惜我的一个师长-李绍德老师。

李老师从小学二年级起就是我们班上的级任(2A、3A、4A班),五、六年纪虽然不是班主任,却还教我们数学和科学两个重头科目。

事先在电话里,我很担心年近七十的老师。他说,罗克玲师母患癌七年,三年前去世了,四个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也各有自己的家庭,却没和老师同住。偌大的洋房就剩下他寡老一人。

“还写书法吗?老师”

“眼力不行了,看五分钟就累...”李老师是二胡高手,“老师,二胡呢?”“二胡还拉...”眼睛不好,还拉二胡...孤零零一人,我马上联想到瞎子阿炳,还有那凄清的乐曲“二泉映月”.....

我得快些去看我亲爱的老师,放下电话,我心底里告诉自己。

所以,上周二就登门拜访李老师去。46年没见,一打个照面就吓了我一大跳!

我在雨中寻找门户,李老师却光着上身,挨雨走到门外来招呼我!

“老师,天冷,你别淋雨伤了身子!”老人家受寒,我可就责任大了!

“习惯了,习惯了,没事,没事....”

“电话里李老师说,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你的声音依旧,就好像在我家的篮球场上听到的一样!”

小时候老师当我们是自己的孩子,学校假期一定往他后港六条石的家里跑。他家在实龙岗花园,我们必需先穿过一条两边都是洋房的小路,尽头才是乡村茅舍的静山路。老师的家就在绿林里,亚答屋前总是他慈爱的寡母和大黑狗在门前迎接我们几个萝卜头。

然后,穿过门前的一丛酸柑树,我们就在他家的篮球场喧闹张扬,文质彬彬、体质不行的李老师也加入我们的阵容混战在球场上。

见到老师的一刻,我没有想象中的热泪盈眶,但是,老师的一切让我眼前一亮,所有的忧虑一扫而光!原来,李老师不但一点没事儿,而且还获得十分硬朗,充满活力!

屋子里上上下下走了一圈,我真觉得李老师就和他的人一样,一往如昔地简洁、干净、工整,一点也不喧哗,踏踏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静静生活,真是无上高尚的境界。

老师热爱二胡曲艺,家里有整三十把上好的二胡乐器,单单手上的这把就价值三千多元。

李老师拿出其端蒙中学的成绩册,告诉我他的学业成绩科科领先,只有体育和音乐两科“红彤彤”。

老师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惜家里穷困,读完高中就必需舍弃大学到教育学院去上课当教师。

老师的逻辑思路清晰,他指着成绩单上的分数比重说,三大科目之中,华语占30%,英语占比20%,数学占比17%,学生的母语水准和传统价值观因此根深蒂固,英语和数理基础也很扎实。

考试成绩出炉,华语必需及格,否则留班;英文数学两科其中一科必需及格,否则留级重修;五科科目必需及格,否则留班;品行级别如果为“丁”,也要留级。在这样严格的标准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都品行兼优,而且富有传统文化素养。

李老师亲手DIY的晒衣钢架,根据阳光方向和生活习性而设计。

干净的电箱里,贴有李老师的说明文字,字迹清晰,系统明了,这是老一辈人办事一丝不苟最好的明证.小时候我爱摹拟老师的字迹,我的字简直就和李老师的字没两样,有人提起,我小小的心灵简直乐得飞上了天!遗憾的是,长大了字体受了污染,已经全然失去了原有的风格,而李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字迹神韵中尽显铮铮铁骨,傲雪风霜!

看来,我要再苦练一番,找回昔日笔墨的神采。我开口要像尊师研习书法,老师却表示早已封笔,不再舞文弄墨,真是我心头一大憾。

我是老师心中的宝贝,感觉老师对我的疼爱和小时候没两样。知命之年能继续享有这份厚爱,还从他老人家的生活习性上学到好习惯,真是我这个小学生的大福气。回家,我真是要来个大革命式的大扫除大清理,希望也能做到李老师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朱老师的心肝宝贝

怀着满心欢喜,朱老师开车到我家来接上我,然后我们一起到加东购物中心去看他多年未见的“心肝宝贝”。

彩凤的小店经营的是“眼光”事业,午餐时间客户多得她分身乏术。我和朱老师到甜品店去,没想到也是客户满座,只好到食阁去等。没想到这一等,却和朱老师聊个天南地北,忘记了师生辈份,还踩进了“禁区”。哈哈,我可是被动牵拉的哟,老师最后说,这是男人在一起爱聊的话题,我回老师说,这是我成长一来第一次和男人聊这样的话题!

真的,如果你现在问我是什么内容?我会告诉你,一片模糊,一点也想不起来。因为,已经羞得赶紧把它在我的记忆里“清洁”干净了。^_^不过,奇怪,这样正常的话题,为什么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在我的生活圈子里“正常”地出现?连我自己也难以理解。结果这么开门见山的一谈,我感觉很老师真是相隔无间,无所不谈了。

人生就是这样,彩凤有福气,一找就给朱老师给找上了;另一个朱老师的宝贝-张家添同学,却茫茫消失,没法找着,成为朱老师的一大遗憾。

不久,彩凤来了,领我们到甜品店里去座谈。

彩凤给老师一个见面礼-送一支名牌金笔,然后,两个人嘻嘻哈哈地跌进时光隧道里,四十年前的童年趣事一桩又一桩地跳动在我们仨面前,连小店的甜品小吃美味都让步,聊了很久才发现好东西在眼前。

可怜的彩凤,连打包的早餐都原封不动,带进小店开始消灭它们。一脸的操劳,脸上尽是中小企业打拼谋生的意味。不知道朱老师会不会为宝贝学生而心疼。也许,能够看到自己牵挂的孩子,心里早已心满意足了。


而我,看到他们这样融洽地聚首,更是打从心底到“心顶”的心满意足!

开玩笑


解读一个人的心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下设法为他圆愿是我永远的快乐。

知道朱振兴老师心头上有个近半个世纪的“心肝宝贝”(按他的话说),我暗地里想给他的心愿带来一个惊喜。

小学同学林彩凤生性吱喳,活泼可爱。人家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她是在太岁脚下动土!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初生之犊不怕虎,上课时间,她竟然爬到桌底下摸上朱老师的鞋面上去,偷偷地给他的鞋绳松绑。当朱老师给我回忆这一幕时,我几乎笑到滚地。好家伙,难怪老师会把她记挂到今天。

这样的人,不能轻易放过。我给她摇了个电话......

语气是沉稳的:“喂,是彩凤吗?”...“有个人一定要见你,非见你不可。”...“你非见他不可。”....

彩凤回应得唯唯诺诺,毕竟一来电话就这样神神秘秘地兜圈打哑谜....事后,她在老师面前拆开她心里的话,以为我要介绍一个紧急有困的人要来借钱...吓得她....哎哟!怪不得“热脸贴到冷屁股上去”,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电话里的谈吐显得冷冰冰。还好,一听到朱老师的消息,她的声音马上回暖,相约明天相见在她工作的店里。

忽然觉得有点罪过。

不久之前,为了来个月光会,我邀约了住在住家附近的阿芳。阿芳是我在儿童剧社的老伙伴(剧社传统,我们以前喜欢彼此之间昵称“伙伴”),一度在排练儿童话剧“雨季来了”时候,有过兄弟姐妹一般的友情互动。

上一个“月光会”,几位剧社伙伴提醒,我们的老朋友当中,有两个四处借钱不还,要加小心以免上当。我自然问起消息来源,几个伙伴不约而同地说是阿芳奔走相告,热心提醒大家,我听了很是为这个当年在排练时谈得来的老朋友感动。

电话接通,对方一拿起电话,我就给她开了个玩笑:“喂,阿芳,你好!我是一个多年没见的朋友,想跟你借钱...听说你最近奉劝朋友们不要借钱给两个老朋友...我是第三个.....”阿芳反应冷淡,听到我的名字,给她说明是开个玩笑,她也似乎回不过神来,往日的伙伴情似乎是遥远的传说故事。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唐突,当然,好意的邀约也受到了客套的回应。

我喜欢对熟悉的朋友调侃开玩笑,常常逗得朋友欢天喜地,但是,也有失手的时候,这是最近两个“撞壁”的事例。彩凤还好有朱老师压阵,否则,我水洗都难清。哈哈!

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

今天到南大去上了一堂课,再到云南湖/云南园去缅怀三十年前的日子。

2010年7月24日星期六

休业一周

最近特忙,修业一周,见谅。

请暂时浏览旧帖。

2010年7月23日星期五

鸟语花香又一天

图:一早起来就对着绿色的庭院,忙个不亦乐乎,难怪朱老师越活越年轻......。^_^



朱振兴老师够意思,听完歌,吃过饭,坚持送黄木梓老师和师母回家,而我,乐得搭个便车。我们一路聊天,黄老师下车后,我正待赶上下午的节目,好客的朱老师却盛情邀约我到他家去。

前两天听说他家养了50多只鸟,在飞禽公园拍鸟的乐趣余兴未了,早就很想找个时间到他家去一探鸟笼,这回正中下怀,我也就直爽地应约前去老师的大本营了。

说是“大本营”,因为一到朱家,老师豪爽地上上下下带我游遍全屋,好大的房屋,一走进门就感觉绿意盎然,然后,他的“爱妾”咕咕咕叫个不停,听得我心花怒放。现在,才知道爱鸟者的福气,原来耳根曼妙鸟语,就足以抵销他所为它付出的所有起居辛劳。


哦,必须声明一下,朱老师的“爱妾”是“爱鵲”,其实也不是“鵲”,是“Merobok”(英文名称“Zebra Doves”),娇贵者一只身价达一万多元,名鸟叫得美者身价还高达20万元!在泰国,还有为它们而开的美声训练学校呢!

还有另一种鸟,老师叫它“Ring Dove”,原来就是“斑鸠”。

到了朱老师的家,一眼就让我看上了他的大亮点-DIY,这才忽然让我想起,原来玛达东小学毕业后,我和老师的前缘未断,中学二年级的时候,每周还到隔邻的丹戎加东男校去上两节木工课,朱老师正是我的工艺老师。

退而未休的朱老师每天就为门前的绿园地和鸟笼忙,打理的同时也锻练身骨,难怪他六十开外不见老,脑筋特灵活,性格也非常开朗,跟他在一起,我身不由己的“为师不尊”,和他互动得像老朋友,完全没有十几岁年龄差距的鸿沟。


参观完“富贵鸟”,走近老师亲自DIY的鸟笼,群鸟惊吓得乱飞,“噗、噗、噗”的振翅声却在我心湖里荡起了涟漪,一派动感—朱老师的生活真好,人生走到巅峰处,拥有的是绿色生命,所以心态年青,逍遥自在。

后花园有个偌大的工作坊,里头的工具齐全地罗列,是朱老师个人私密空间,也是他为鸟儿们筑窝安家的大本营。有了个洁净的环境,鸟儿们生产力特别高,我走过的鸟笼,前后就看到三个躺在笼里的蛋。经验丰富的朱老师说,这是母鸟遗弃的蛋,质量好的都留在窝里孵化。

老师要送两只鸟给我,可我家“后院”整理了两年却还没整顿好,没敢要。

完成了人生责任,儿女都成家立业了,朱老师无事一身轻,颐养天年乐逍遥。

图:孙女的涂鸦杰作,老师当宝镶起框来,对着我津津乐道.....这心头上的荣耀。

图:朱老师说,这个学生很有心,不时来问候,他把她当孩子一样疼爱。

很羡慕朱老师,天天晨早起来就走入自己喜欢的世界,打扫庭院,动手DIY,和大自然共呼吸,鸟语花香又是过一天。

没想到,40年后,我还可以从朱老师处偷师学习,学习他的达观,他的DIY,他的绿色世界。

2010年7月22日星期四

黄埔老歌欣赏会《往事只能回味》


星期天,黄埔民众俱乐部歌声琅琅,今天加上了特备节目-大家唱。

我给老师们买了杯茶,然后我们和大家齐声高歌。

韦材主持老歌的时候,旁征博引,经常把一些生活心得与感想穿插在歌曲之间,在黄埔听歌,真是怡情又张知识。


今天,他抛出了“错失”为今天的主题词,提醒大家,前半辈子为家为孩子劳劳碌碌,现在应该倒回头来照顾自己,让自己有限的颐年开心了。

我很想告诉他,我为家庭事业错失了和老师们的交往互动,今天算是捡回来了,感觉很美好。不过,想想,还是埋在心里,让这美好的喜悦慢慢在心头萌芽滋长。


看得出两位老师对今天的新场面适应得很好。师母还在耳边告诉黄老师,看这些人的年纪,今天可能会在这里碰上老朋友。果不其然,一会儿就遇上一位“安蒂”,她俩一见面聊得不亦乐乎,看到她那意外的惊喜,我也开心。


在帮忙分发歌词的时候,看到一位女士频频对我作出善意的微笑,可我怎样也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她,后来往右一看...哎呀呀,那不是剧社伙伴陈亚九-我以前老家阿裕尼路口的大叔!后来他主动过来,我们聊得很开怀,从他口中了解了不少旧老友的近况。

老友陈亚九(左)和太太同唱一曲老歌。


活动结束,我过去给韦材说声抱歉,原先约好要找我喝茶,但今天两位老师在身边,我只好请他原谅,他日再茶叙。

天下着毛毛雨,我临时改变计划,不去黄埔小贩中心了,就在旁边的咖啡店请老师们吃了一顿简单的杂菜贩。一面用餐一面聊,其乐融融,餐毕,朱老师坚持要送黄老师回勿洛,我也乐得搭个顺风车........。

PS:黄老师当晚写了封感言,我转贴在上一篇短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里。

2010年7月19日星期一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还没来得及写上星期天的《往事只能回味》,今晚就收到黄木梓老师热情洋溢的肺腑电邮。

很多话爱徒心切,言重有加,我殷切地把它当一份热忱的鼓励尽收心底。茁壮成长的年纪,老师是我们性格的雕塑师,那重情厚义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是一笔金钱都买不到的道德资产。承载着一份底气,领受着这一份恩情,我脸皮厚厚地把老师的美言当成一份激励,在这里公开,为的是鞭策自己,鼓励更多朋友,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人文好事。

浩水:

黄埔听老歌之行(七月十八日),在您安排下,大家欢聚叙旧,大饱耳福、口福(谢谢您买单)之余,更让我们两佬拥有一个贴心、温馨、美丽的星期天,太开心啦!在此,向您与朱老师致谢。(幸好没错过,否则,辜负拳拳盛意不仅却之不恭,也必后悔、遗憾)。

除了给您殷勤款待,您那谦恭随和,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的风范,最触动我心弦了。 世事如棋局局新,人情似纸张张薄,当今尊师重道敬老念旧的概念,已逐日被淡化,如有,也是凤毛麟角了,而您却将它一一体现,真是难能可贵,太了不起了呀!浩水。

实不相瞒,我私自把"师长"两个字拆开,你我各得其一。以年龄而言我是"长“,以学识文采而论,"师"字应归您(请别介意我这样说,我是您" 蓝色星辰" 的忠实读者)。每当浏览此网页时,里面篇章的文字,字字珠玑,语语精工典雅,篇篇文采飞扬,令我倾慕不已要向你学习啦。您真是名副其实(学识浩博,满腹墨水)。您对母族文化的热忱与爱护,表白一辈子拥抱它而无怨无悔,更叫我肃然起敬,拍手叫好。

忆起杜甫诗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訪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时,我感慨万千。人生如朝露,时光不停飞逝,岁月频催人老。平日大家又聚少离多,别易见难,今日有缘与你们(您与永乐)相聚,福份或许前世所修吧。扪心自问,不再好好珍惜,难免枉度此生了。

木梓 19/07/10 10.35pm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感恩老师循循善诱,助我成长,传我知识,授我做人的道理。我回了封电邮给黄老师:



老师:

读了您的来信,无限感动,您是那么谦虚,那么言重,还是和46年前那样疼惜您的”孩子“,真是我这不惑之年小顽童的福气!

我不会说客套话,说真话,干实事永远是我一生所追随的原则,那怕时时力不从心。出自肺腑说一句,老师您不管待人或处世,行文或谈吐,都稳重深厚,这是晚辈所景仰的。更何况,我的一切书写功力全都源自老师的指导与浇灌。千言万语终归一句,”老师,感恩您的教导!“

往后,不好再客气。让我们开开心心的将“多赚的日子”,以我们的真心染上银色的金辉,过了金钻之年,还有“金色年华”等着我们呢!

夕阳无限好,怡情在黄昏!老师,咱们共勉。


浩水 敬 7月19日 11pm


网友关松祺说:“年轻的时候,觉得快乐永远都不够,老了才发现到,原来不够的是时间。”

“Disaat muda belia,kita merasa tdk pernah cukup(puas)dalam menikmati kegembiraan, namun disaat kita sudah tua,kita barulah menyadari,bahwa yg tdk mencukupi(memuaskan)kita tennyata adalah (pendeknya)waktu.”
(小学时期,老师是我的马来文启蒙导师,所以贴上关兄的巫文版文字)

今夜,是我们师生肝胆相照,“共此灯烛光”的美好时光。两封电邮,两份久违的关爱,我们兀自惺惺相惜。黄老师,衷心感谢您的厚爱与激励。

在銀色的月光下

上周两天内一口气联洛上三位童年影响我个性最深刻的小学老师,电话里尽是谈不完的话题,叙不尽的旧事,印证了一句话,思潮如泉涌,往事堪回味,岁月真如歌!

我和老师们都各拥有一段独特而又美丽重叠的人生回忆,没想到现在都成了彼此携手共提的生命花篮。

我知道,老师们都很想尽快见到我一面,同时也担心我们“年轻人”诸事繁忙,未必有时间和他们佬聚首。我倒是发挥了媒体工作者的特质-“眼明手快”,赶紧为老师做一件他佬开心的事。

黄木梓老师是小学华文老师,那时节教师们三头六臂,黄生还教我们音乐、体育和马来文。很多五六十年代的老歌就是在老师口授的教唱下,朗朗上口入脑,一辈子在我们生命中回响。

黄老师喜欢老歌,2002年起每月一次风雨不改的到牛车水联络所去出席大家唱(宁国、平开你们劳苦功高啊!),于是,我约了他们俩老到黄埔民众俱乐部去缅怀老歌。后来向朱老师提起这事,一邀之下,他也热诚加入,还主动开车,解决了我和黄老师乘车劳顿之苦。

于是昨天一早,我一反常规,丢下早报没看就往勿洛南去。登门看见老师和师母,一见如故叙旧,不久,朱老师的车到了组屋楼下,我们一行开开心心一路开车一路聊,聊到超过了高速公路的出口,U转回头再朝黄埔进发。

乐观开朗的朱生说:“带你们兜风去!”

“车油贵嘞,老师!”吃风是跟裤袋过意不去,后来才知道,他有个大财主在背后负责打油车资-孝顺的儿子为老爸埋汽油单。不过,朱老师属于上一代的老华校生:“尽管车油我不必出钱,我们都不会乱用车;有时候多用了,还会主动给他交代。”哈哈,老子给儿子交代,这充分显示了我们勤俭和老实的个性,实在是我们那一辈一道美丽的人生风景线。

朱生开车,近七十岁的老头刚劲速动,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兜了个圈子到黄埔,我们还是早到。趁早我们用个简单的早餐,吃了一碗香喷喷的“黄埔粥”,外加一杯早茶,然后过了马路,开开心心回味老歌去。

黄老师喜欢《在银色的月光下》,这首歌原是俄罗斯旧沙皇时代的民歌。苏联革命发生后,许多俄国人转移到新疆定居,传给当地人民。1938年間,游荡新疆的"西部歌王"王洛宾从一名塔塔尔族人处听到,落笔改编成华语歌曲,留传民间。

这也是当年黄老师在五年级音乐班上口传面授的一首歌,常在我心头回荡。

作詞:王洛賓 

在那金色沙灘上 灑著銀色的月光
尋找往事蹤影 往事蹤影迷茫
尋找往事蹤影 往事蹤影迷茫

往事蹤影迷茫 有如幻夢一樣
你在何處躲藏 背棄我的姑娘
你在何處躲藏 背棄我的姑娘

往事蹤影迷茫 有如幻夢一樣
你在何處躲藏 背棄我的姑娘
你在何處躲藏 背棄我的姑娘

我騎在馬上 天一樣的飛翔
飛呀飛我的馬 朝著他去的方向
飛呀飛我的馬 朝著他去的方向

往事蹤影迷茫 有如幻夢一樣
你在何處躲藏 背棄我的姑娘
你在何處躲藏 背棄我的姑娘

在那金色沙灘上 灑著銀色的月光
尋找往事蹤影 往事蹤影迷茫
尋找往事蹤影 往事蹤影迷茫

2010年7月18日星期日

岁月如歌,感念师恩



人就是这样,往往困在传统的思维里,空有愿望,却没有落实成行动。

我想联络李老师已久,但是,一直停留在等一个人给电话,结果这一等几年都过去了,以致师母最后的一面都见不到......。

朱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找黄页,打上他的名字,也许可以找到。”对啊!我怎么没想到那从小伴我长大,厚垫垫的“黄书”呢?

当然,黄书早就摇身一变,变成了网络上的黄页。

我搜搜搜,搜了三遍一无所获,不甘心,改变分类索引再查....嗨,President Estate...总统园,老师的住宅区!终于找到了电话......

电话拨通,“老师,”一声称呼,眼眶的泪水已经决堤...“我是浩水!”

电话的另一端既惊喜又激动:“浩水!这么多年,我这个电话没换...一年还两百多块...”冗长的描述,我知道他是在告诉我,这个电话是在等着我们,一群他一度钟爱,倾囊以授、视若己出的孩子。也许,他等的,就是我这个孩子,因为,他和我最亲,我和他最近。但是,现实无情,各自为生活奔波,我们相隔了......

“46年,快半个世纪了!”老师激动地说。

“老师好吗?”

一句平和的问候,没想到勾起老师无限的伤感:“罗老师走了,三年前,从那时候起,我没再寄出贺年卡给老朋友...现在一个人住,退休十多年了。”

“老师还勤练书法?”

“没有,眼力不行了,看书报也坚持不了五分钟...喜欢拉二胡...”

我的心冷缩了一下,马上联想到二胡圣手阿炳,脑际奏出那首幽幽落寞的《二泉映月》......。

李绍德老师是我小学二年纪一路教我到小六的老师,他的言行和个性大大地感染了我。认真尽责、黑白分明、直肠直肚、正义凛然...以致,有时候我们会认真执着到得罪到他人都力所不逮。

不过,心底里我们都纯净得可以,没有心机,只有不媚世俗的铮铮铁骨。

老师的书法也是我所心仪的,从小,他一笔一画地在墨砚上教我们习字学文,打下了坚实的母语文化根基。小二到小四,他捉实力我的语文基础,小五小六,他顶呱呱的数学和科学概念和学习条理,给我垫定了很强的地基,一路扶持我到中学的数理学习上去。

李老师的严谨,让我耳濡目染,塑造了我后来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以及凡事客观,不做情绪论断的科学精神,外带一条很要命,却晚来宽慰的处世信条—不为五斗米折腰,正义真理第一!

我给老师说:“下周,我一定过来看看您。”

敬爱的好老师,联系上您,暖流在心中一阵阵激荡。

2010年7月16日星期五

黄老师的话


刚放下朱老师的电话,永乐给我转发来黄木梓老师的电邮:

永乐先生:

人生如戏,在你们(您与浩水)成长的过程中,教导你们的小学教师仅扮演一个如棋盘上的兵或卒子的小角色,微不足道。况且人生学习的道路,漫长又崎岖,跋涉其中,有如参加田径跨栏比赛,沿途障碍重重。自小学、中学、初院至大学,众师长们只能从旁协助,扮演配角,无法保证你们将来绝对会功成名遂,飞黄腾达。

相信你们心中有数,自己才是主角。以你们今日的声望与地位,证明了你们在以往与生活拼搏的日子里,相信一定吃了不少苦头,熬过一段苦涩难忘的岁月吧。然而,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若无十年寒窗,怎能一举成名。

非常感谢你们屈尊与我联系。分别接到你们电话的那两个夜晚,我心中激荡不已,心湖有如被投下一粒石子,泛起层层涟漪,往事如烟,历历在目,久久挥之不去,或许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吧。

浩水介绍我听他博客网站《蓝色星辰》中的一首日本歌曲,歌名《手纸》由Angela Aki唱的。确实旋律委婉动听,歌声悦耳感人,歌词更叫人勾起当年的回忆,牵动内心深处的情感,不仅催人落泪,也令我心醉。

在此,我衷心恭贺你们也衷心祝福你们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木梓 14/07/10
备注:麻烦您把这则电邮传递给浩水(我没有他的电邮邮址)。谢谢。

黄老师一番肚肠里的话,看到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诚挚的文笔依然温婉生动,充满情感。我有福成为他启蒙的学生,打下一点文字江山,一辈子拥抱母族文字,无怨无悔不回头......。今天想来,无愧恩师厚爱。



我立马给黄老师回了一个电邮:

黄老师:

收到您给永乐转过来的电邮的这会儿,我刚放下电话,心中思绪汹涌翻腾......。刚才电话的另一端是朱振兴先生,那活跃不老的老师,通话的时候,脑海里涌现的还是40年前的他——高大俊俏的青年。

他说,你们那一代和我们这一代,感觉距离很近,其实我心里知道,那时候的老师把我们当孩子,除了功课还管我们的生活价值观,循循善诱。当时你们刚从校门踏出来,充满教学理想,碰上了我们这群像张张白纸的小不点,倾尽所有的精力,把爱的教育当人生理想。

老师,看到您的文字,那么淳朴,那么动情,我忍不住泪眼盈眶。宝刀未老啊,黄老师!劲道十足之余,柔情温婉,很感动。我们的华文根底都是您所开拓出来的,小时候,一本优美词语记事本日以积累的收集美丽词语.....历历在目。

跟老师联系上是我心中无上的喜悦,更希望以后有福在生活中向老师学习。

再联系。

浩水

一壶饮尽千秋月


我接着联系朱老师,以前的地理老师。

朱振兴老师高大健康,是青春运动员的形象,骑在他的“史谷达”上,显得潇洒帅气。

他还有一个叫我迷醉的地方,丛林深处的甘榜老家。

每逢学校假期,登访老师住家是我们小萝卜头的例常活动,尊师嘛-“造访”有理(非文革的“造反”)。

王金成水彩画作

朱老师的家在甘榜乌美,那时候还是乡村地带,绿树成荫。要上他家去是我最兴奋的时刻,长期住在组屋鸽子笼的我,喜欢小村风情。

还记得,当时我们必需先到永乐家(麦波申住宅区的Balam Road)去,然后沿着大水沟走到巴耶礼芭大路边的蚬壳标俱乐部;跨过马路之后走进乡村小道,经过一个大荷塘,再走很远很远的羊肠小道,最后才到高高椰子树下围着篱笆的朱家亚答屋。屋前有块光秃秃的开阔地,旁边一支木柱子支撑着的鸽子木笼子是我的视觉焦点。看着群鸽拍打翅膀飞上扑下啄食的画面,是我心坎上一辈子美丽的风景画。

神思脱缰飞奔这么长,主要说明一点,以前的老师对待学生有如自己的孩子,真有春风化雨的高尚情操。他们不但在课堂上灌溉知识,生活中也是孩子们的良伴,伴着我们健康成长。

朱老师与时并进,电脑技术掌握得还不错。他说,在脸書上留了一个真姓名,就等着那天我们可以联络上他。

他还告诉我,家里种了不少花卉,还自己动手做了个大鸟笼,养了30多只小鸟。他说,要送我两只。我说,“不行,不行,行不得也。”他说,“不怕,不怕,我叫你怎么养活它。”

我慎重地告诉老师:“我家那两口‘小鸟’我都养得很不容易,您那两只小鸟恐怕我都养不了。老师的心意我领了,待将来生活安定下来,我一定要多几只来怡情养性。”我还告诉老师,周末刚去了飞禽公园拍鸟,拍得很开心,改天我到他家鸟园去,也拍个不亦乐乎!

每个老师心中都有印象难以磨灭,心疼的孩子。朱老师也不例外,他的关爱直接投射在一幅有趣的生活画面上,虽然过了四十几年,不曾褪色。

他最心疼的学生是彩凤,白白净净,活泼可爱的微胖娃娃。

以前以师为尊,课堂上的教师桌子也是超大的巨型稳重。朱老师说,小一的时候,彩凤爬到教师桌子底下,调皮地松绑他的鞋带,这一幕如今依然映现在他的脑海里。啊!多鲜活的画面,是老师生命中的亮点哩,折射的是尊师疼惜学子的爱心。

我告诉朱老师,去年我和彩凤联系上了,可以带他去见一见这当年调皮的“老家伙”。朱老师马上回应,周一约好一起去见凤姐。

晚上,给彩凤摇了个电话,她亦是高兴得可以,连说怎能让老师亲自登门,七十几岁的老人家了,还是我们稍后上门拜访吧。然后,聊聊聊了一个小时,收线前她又改变主意,等不及了....:

“他老人家真要过来,我就放下生意,坐下来和他叙旧两小时。”

亲力亲为的小商店,最近刚走了一个员工,人力吃紧,还愿意放下生意,看来,也是情意作祟,等不及了。我们这一代,受尊师传统教育影响,特别重感情,重情义。

生活像水,友情如茶。

没有茶的水依然是水,
没有水的茶
品不到茶香。

挚友如茶,
在随和与平常中挥发
淡淡清香;
尊师如水,走过千山万水回首亦是水源泉眼。

品茶,历久弥新,品之深然。

2010年7月15日星期四

润物无声桑梓情


非得跳开来说一下,迟了怕感觉消失,说不了。

阿乐是我从小到大的学伴,小学、中学以至大学,我们都在一起同校就学。

三年前的某一天碰面时,他很高兴地告诉我,父母在中国旅游时碰上了我们的小学老师,还拿了电话。我高兴得不得了,约好一有空我们就去拜访李老师。一等两三年过去了,大家都忙,我向他要电话,阿乐却把号码给丢了,找不着。

最近,阿乐又传来喜讯,有了黄老师的消息了,说好有空一起去拜访他。前两天通电提起这件事,向他要了电话马上拨过去...,黄老师不在家,带孙子放学去了。我和师母共谋,别告诉他,给他一个惊喜....。



晚上电话拨通,黄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心平气和,一派儒生学者的风范......我给他开了个哑谜:“那个华文给您教得不错、常常记下优美词语、下课后陪您走一小段路然后告别回家的学生....怕老师年纪大太伤神,马上揭晓答案,”我是~~~!“

电话的另一端,马上记得我这个“学子”,没想到我的声音会出现,他感到很兴奋!

黄木梓老师是玛达东小学时期,小五和小六的级任老师。那时候,我们三个小家伙享有"特权",休息钟声未响,我们自动特许走出课室,到餐厅里为老师打点面食。我为李绍德老师,阿乐为黄木梓老师,阿添为朱振兴老师......我们仨各捧着一碗热腾腾的果条汤,穿走廊、上楼梯,进教师办公室,把一碗面端端正正放在桌面上等待老师下课享用。能为老师效劳,哪怕是当跑腿,心中有一份难以形容的自豪感,在我们那一代这是无上的光荣差使。学期结束时,老师们也总会准备一套精美的文具回报我们一年的劳力。

这是旧时代的师生情,换成现在,“Complain lah! 烫死我孩子呀!”老师们把我们当孩子,假期一定到他家里去,做餐饭,吃点心....吃喝玩乐。

黄老师最后的一段话很叫我动心:“退休这么多年了,回首过去,因为你的存在而社会有所不同的时候,你就会心安理得了。”我想,他因为培养了我们一代的学生,忠忠恳恳为社会做点小贡献,感觉宽慰而有感而发吧。

感动,也感谢我的华文启蒙老师。这一感念,脑际已经出现了一个让老师开心的点子,能否行得通,就要看接下来的行动了。

2010年7月13日星期二

从虚拟平台上飘下凡间


周五接到一位记者的短讯,表示要访问我,热忱的邀约来自“脸書”的站内短信。

意外!为何要访问我?

“...您的登山摄影活动是定期举行的吗?接受采访吗?”

没想到FB友竟然是记者,记者居然这么熟悉IT,贴近我...

“哇!记者大姐现身!这是我随意发起的,第一次,只通知周围几个朋友,随缘随意参加,你恐怕要失望了!
不过,我建议您来体验一下,一路上轻松地找对象聊,如果有新闻点或人文点,再行下笔。不行,把它当一次健康户外运动,这里应该有不少真性情的小人物,可以交朋友的,往后也可以是您的“草根线人”哦!我们不是固定的组织,你随意。”

“周六早上我值勤,无法同行,所以想知道下一次几时咯,哈哈!您的重点是摄影还是登山?或是摄影及远足?我都不会,但都喜欢。希望下回能与你们同行,并把活动介绍给我的读者。”

“没有下一次,随心随喜。登山、摄影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知命的愉悦与喜乐’!

要不,邀请您来周日傍晚的小月光会,不用工作,纯粹生活随谈交流。我们四个人加上你,会撞击出人生美好的交响曲,相信吗?

如果您对摄影有兴趣,也可以参加周日上午的飞禽公园外影,麦波申民众俱乐部有组织性的活动。我不是会员,不过受邀参加。有兴趣,我再把详细资料给您。”

“周日傍晚的小月光会,哇,听起来都浪漫,哈哈。好啊,哪里?”(命题很重要哦,终日忙碌奔波的记者赏脸耶!)

“没什么浪漫,我们喜欢随缘小聚,嘻嘻哈哈的...我们是Potluck Gathering,每人准备一道菜,四人分量(不要大,一个塑料盒就可以了,没空煮打包也行),我提供酒水... 很随意的,您可以放心融入大伙儿。”开门见山很直接,不客套是我喜欢的交往方式。

就这样,我们的“泼辣月光会”(PotLuck Moonlighting)多了一个‘Kaki’,我多了一个新朋友,从虚拟平台上飘然下凡。

我感觉,她-新明日报的池例芳,会是一个真性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