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0年代,槟城有一班海峡土生华人所发起的分离运动,对抗“马来人至上”主义。
新加坡政府领袖李光耀早年就公开反对“马来人至上”政策,并宣传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观念。在1963年的新加坡州选中,联盟通过新加坡联盟党(Singapore Alliance Party)挑战执政的人民行动党(PAP)。巫统政客甚至积极为新加坡联盟拉票。不过,所有巫统支持的马来裔候选人都败于人民行动党手上。
1964年,马来西亚大陆大选,人民行动党在造势大会中吸引大量群众,可是在大选中只有蒂凡那赢得一个席位。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财政部长及马华公会会长陈修信呼吁华人,避免挑战马来人的特权,以免陷入与印尼合并的风险,言论有助马华公会保持其政治地位,继续做“马来亚半岛中不争的华人领袖”。巫统领袖因而把愤怒的矛头转向人民行动党。
1965年李光耀就开始抗拒马来霸权,公开表示反对“马来人至上”,争取建立“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不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
他辩称:“马来人仅仅在700年前大规模移居到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39%的马来人里,有三分之一是新移民,就好像赛查花阿峇(Syed Jaafar Albar),他在战前从印尼来到马来亚,当时已经超过三十岁了。因此如果某一个种族认为,他们较有资格自称为马来西亚人,而其他人成为马来西亚人是全靠他们的善待,这是错误的。”
李叹言道:“马来西亚属于谁?是马来西亚人。谁是马来西亚人?我希望我是,主席先生。但是坐在议院里,有时我质疑自己究竟是否被容许做一个马来西亚人。这个疑虑在很多人的心中存在……这种情绪一转化成行动,人与人在不言中斗争,所导致的战争会彻底摧毁马来西亚。”
李光耀的言论令很多人不满,尤其是联盟的政客。陈修信称他为“马来西亚和马来亚史上最大的扰乱者”。东姑认为李的立场太激进,而巫统政客觉得李用其言论来引起马来西亚华人的注意。李关于马来新移民的言论与到严厉的反驳。阿峇表示:“将马来人和其他人同归一类是一个侮辱……”巫统报纸《马来亚独立报》(Malaya Merdeka)警告:“如果马来人受压,利益不受保障的话,”他们会把马来西亚和印尼合并起来。东姑对此甚感恐惧。对于他来言,马来西亚的种族主义者不是真正的极端主义者,真正的威胁是一些寻求“大印尼”来教训华人的人。
种族之间的纠纷导致新加坡的1964年种族暴乱,其后人民行动党的马来政客奥斯曼渥(Othman Wok)暗指暴乱由马来西亚的种族主义者所策划。暴乱后的一年,局面继续紧张。赛查花阿峇表明:“无论在何处,我仍然是马来人。”李在议会中严厉反驳道:“如果我到处说[他]说的话:‘无论在何处,我仍然是华人’,我们会怎么样?但是我不断提醒别人,我是马来西亚人。我正在学Bahasa Kebangsaan(马来语──国家语言),我接受宪法第153条。”
李坚持自己并不是反对马来人的特别权利和宪法第153条,说:“如果移民社区……看不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感受到做一个贫穷马来人的滋味,又不会同情他,我可以说,他很快会把不满果断地表露出来,整个国家将会陷入混乱。”很少联盟的人士认真思想他的言论。巫统政客坚持,一个“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表示完全平等的社会,导致马来人的特权被撤掉。
一名联邦官员施努(Senu Abdul Rahman)觉得,李所提倡的平等会阻止马来人在经济上参与:“我们所需要的是机会,一个为人民谋取资产的机会。”李之前表示自己马来西亚人的身份,施努问:“李今天所享有的权利不是从天而降的,是人所赋予的。他难道不感激本国的原居民吗?”
李回应说:“不,我不是在接受别人的款待,我在这里是我的权利。马来西亚百分之六十一的人民要于这点上坚持着,否则会失去一切,会失去未来。”有些人(当中包括赛查花阿峇)继续持着施努的立场,把马来人称之为Bumiputra“家中之主”,其对向李这样的外人bangsa asing或寄宿者orang tumpangan的款待被滥用。这番言论引起内阁成员Lim Swee Aun的反驳,坚持他们“是共同业主,不是寄宿者,不是客旅。”
有些人不同意巫统的立场。Ismail Abdul Rahman向议会说“联盟和人民行动党赞同一个‘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概念”,但是具体方法不同。Ismail江人民行动党的方法定为一个“非群体性的直接模式”("non-communalism straightaway"),而联盟需要“两个步骤。第一,种族之间的和谐;第二,是最终有一个非群体性的国家(ultimate state of non-communalism)”。
李视此番言论为巴结的把戏,除非那些马来西亚的种族主义者被制止,否则不能认真考虑这番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