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古时天文学家在生产实践中捕捉到的气候规律,确实地反映了一年四季的天气、物候、气温、降雨等方面的变化,以便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
清明时节,一般在4月5日左右。古人说,清明“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时候,草木萌动,大地泛青,大气洁净,因此称为清明。
农谚云,“谷雨清明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此时正当黄经15度,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所以,清明对于农业社会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节气。民间因而产生许多有关清明时节的农谚: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开始准备养蚕)
西汉《淮南子•天文训》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乃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在唐朝才形成节日,虽然汉代已有记载,这一习俗相沿已久,古人将它认作时序标志性节气的同时,墓祭早已成为民间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清明时处早春三月,正值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时候。气候宜人,四处生机勃勃,所以,清明前后成为人们春游户外、郊外野趣的好时光。
最脍炙人口的是唐朝杜牧的名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吟咏清明的小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亲切。古往今来,事有代谢,自成古今。世俗苍生,为权为利,却不辞践踏人权,鱼肉他人。
确实,生死轮回,下一代成长,上一代老朽,生命力的传承与延续,自有生物自然的规律。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世人大可不必行我执,牵强附会必断其根,必毁其慧。到头来必有其祸,自有其反,更伤国土元气。
清明时节,且让我们缅怀长眠土地里的至亲,道尽他们对我等后辈的养育之恩。
正当怀想亲人,绻绻思念之时,让我们也意识到,世事无常,人生苦短。该当付出真爱,生命便不存在遗憾。心中有爱,人生永远是春天。
下篇:《清明祭祖古今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