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日星期一
老人家有耳福了
昨天的博文刊出後,我今天致电俱乐部想和负责人商讨改进细节,才知道我的博文已经在他们的办公室传开,而且认真研究解决办法。
原来昨天黄埔民众俱乐部沈主席就已经阅读并且在博文下端的邮箱留言:
2009年3月1日 下午7:41 沈璧浩先生 说...
郭兄您好!我就是那个现场负责人。呵呵,真不好意思,没想我当天的诚意回应,竟会变成“十足官腔”。没把信息传达好,是我的不对,在此深深致歉!
去年中,我拉了几位艺术界朋友,在黄埔民众俱乐部成立了《黄埔艺术站》。他们包括:作曲家及乐团指挥郭永秀、雕塑家陈连山、画家唐近豪、陶艺家林华俊、诗人谢清,及作家戏剧导演吴韦材。我们希望建立一个能让艺术界朋友聚集,并把艺术带入社区生活的平台。每周日上午由韦材主持的《往事一起回味》就是一个起步,我们觉得“次文化”更接近群众,所以通过“老歌金曲”作为一个“桥段”,开始与民众沟通会比较容易。节目从2月15日开始,反应热烈,昨天才第三星期,就换要了三个不同场地才能容纳不断增加的人数。黄埔民众俱乐部在十多年前建成,设备比较不足,尤其是音响这一块,一直都是我们头痛的问题。但我们一定会在这些设备不足的局限下,尽力把工作做好,我们绝对不会是“虎头蛇尾,草草了事”的那一类。
爱之深,责之切,郭兄恨铁不成钢的心意,同人们都非常感激!更希望郭兄日后能继续关注我们的活动,继续给我们鞭策,让我们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另外,还惊动了韦材兄2009年3月1日 下午9:20 也留话...
浩水您好,我是韦材,谢谢您如此支持及关心民心活动,我自己呢,是多年写作后想把自己一份心意传达及分享,璧浩与黄埔俱乐部负责的崑玉,都是立化同学,有一份情谊在,我们因为没有想到反应会如此踊跃,也就只能一次吸取一次教训地做,起初还原以为只有三四十人的,第一次还安排了舒服的楼下冷气小剧场,但请相信我们,一定会把这个活动搞好的,我这次回国,其实最开心的事就是能真正敞开胸怀接触到大家,而昨天我就发现音响不行,还有就是我助手临时有事出国换了人,因此在调度音量方面也就有些不熟悉,真的,会好的,虽然每次活动就相隔那么6天时间,但我相信我们一定尽力会改进。浩水我记得我们也曾经有一面之缘,那你昨天怎不跑过来大家也聊两句呢?你呀你真是,这星期天来吧,我已经开始安排歌曲了,我都忘了上次是在哪里见过面,这星期见见吧,好么?
我今晚回复......
璧浩兄:
感谢您迅速回应我的博文。我真是不想老人家们的听歌兴致打太大的折扣,同时,衷心认为这样的活动很难得,很有民心,因此尽力传达改进意见。
您言重了,我不到“恨铁不成钢”的境界和水平,只是小市民的心声表达而已。这番话显示沈兄的胸襟开阔,继续为社区民众服务,日后必大有作为。
我倒是为个人的直言惭愧,心一急恐怕改进不力,下笔表达意见的时候不会讲究技巧,可能会伤害到幕后尽心尽力、筹备得筋疲力尽的义工。小弟在此告罪,希望你们海量包涵!
韦材兄:
备歌和主持节目担子很重,当时没直接反馈于你是不想老兄操心技术问题,所以悄悄找现场负责人反馈。没想到还是惊动到您老人家。
你的素养、干劲和投入没话说,能走出来娱乐长者真是乐龄人士的福气。我家距离黄埔远,交通实在不便;很多时候还要兼顾星期天的家庭活动。往后没来听歌,不是老兄的节目不好,请见谅。
但是,我会默默祝愿,而且坚信有你们这样的团队,“往事一起回味”一定会大成气候,越办越好!
向你们为民服务的奉献致敬!
衷心感谢他们及时回应。从他们恳切的文字里,我真的感觉幕后所付出的心血。
因为打从心里觉得“好歌好曲能飘入老人家耳朵里实在是人间一大美事”。期望老人家赏好歌心切,博文上的用语很直接,在此祈望俱乐部同人海涵。
放下电话,我上网看了他们在我博文上的回言。有感于他们的真诚回应,在没有任何人要求的情况下,我将昨天博客原文修整了一下,除去过火的点评字眼。这样做,是不希望用心付出做好事的人,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
谨此祝福他们,好事办得更美好!
韦材做事一向真切与尽心,解决了音响问题,走过岁月的老歌,将会是醇香老酒一瓮瓮,在黄埔社区的礼拜天飘香,让人回味,叫人享用不尽......
黄埔的前辈,甚至全岛国的乐龄前辈有耳福了!
幕后的工作人员,再次向你们敬礼了!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郭兄,你言重了。没什么的,做得到的话,大家不过是各尽棉力而已。我刚在我新浪播站对这个项目略作报告。这个星期天,希望能见到你。
回复删除浩水,我也一样,希望再见到你。
回复删除韦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