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1日星期六

清明时节扫墓时

又是一年清明节。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四兄姐弟聚集一车,远行到蔡厝港坟场为双亲扫墓。

一转眼38年过去了,1971年父亲在我初中三那年仙逝,20年后母亲也驾鹤西归。我们四兄姐弟风雨不改(除了我驻外工作之外)前去墓地上香祭亲。

祭扫的日期,大哥说,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人称"前三后三"。

我们在祭扫时,给坟墓打扫干净,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祭拜三牲,烧祭纸钱。然后,在石碑上压上银纸,在坟土上插上黄白纸条。这些简单的祭祀仪式,我家已经演习38年,表达对双亲的悼念。

今天,没有纷飞细雨,没有惆怅情怀,我们一早就奔向西北方。已经过了清明正日,漫漫山野还有人踩青。今天恐怕是我们最后一次来这里了,因为政府要清理坟场,明年可能我们就要在骨灰塔里祭祖了。

不过,每年的这一天是我心情最舒畅,最爽朗的一天。除了可以拜祭双亲、兄弟共聚之外,其实聚首时大家“叙旧话当年”更是我甘之如饴的赏心乐事。

今年,又挖出我的家史了。哥说,当年(1961)新印对抗,经济不景气,很多人都失去了工作。父亲向他要了300元去买了辆三轮车卖冰淇淋,姐姐也借了280元给父亲买货。我呢?没钱,小时候摸黑陪他到乌节路的冰柜去,把一天的冰淇淋装上,然后攀上三轮车第二步铁杠,大街小巷摇铃叫卖。

哥说,爸爸最喜欢美芝路铁巴刹一带的一间美发店,店里的理发小姐们一次可以向他买上整十元,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午的时候,学他蹲在潮州饭摊的木板蹬上,晒了一个大半天之后,悉悉嗦嗦地喝上一碗稀粥。然后又是帮头帮尾地收找零钱、给饼片、糕筒…..拉大嗓门叫卖,把手铃摇得响彻一条街…忙得不亦乐乎.

夜里十点钟收工回家,还来不及冲凉就把一袋的银币倒满一桌上,眼瞳子一下子睁大:“钱啊!那么多!”然后,将钱币分类、叠齐、点算……小小心灵,感觉自己家里很“有钱”(其实不过是血汗钱,扣除买货本所剩无几)。

总之,小时候的童年,穷得很开心,很温暖!

下篇:《清明节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