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6日星期二

建设具有人文素养的表演艺术 之二

主场来了,节目原定八点钟开始,三拖四延,迟迟开场。开场了,五个高跷队员表演杂耍和一女一男的空中造型,加上一个孵旦破壳而出的故事,演出了今年艺术节开幕的重头戏。蛋壳破开,催生艺术这样简单的舞台演绎感觉老旧。演员少,场面稀落,表演够不上艺术盛典的气派。

平心而论,高跷队受杖柱所限,虽有声光助阵,根本难以表现舞台艺术的节奏感。舞高跷再有动作噱头,根本难以深度的艺术表现手法启动人们对艺术的赞赏达到心灵的震撼。民俗高跷表演,除非有创新的艺术突破,否则以当晚的表演水平,宜当台下助兴的绿叶,撑不了艺术舞台上的主场表演。

其实,那几个高跷艺人的技巧,虽然借助队形变化和杂技来期望赢取观众的掌声,基本功还不如本地过街游行的高跷队。表演娱乐指数也不如本地高跷队的腾空翻转技巧以及本土味的谐趣逗耍来得高。悬空表演的男女艺人虽然变现落力,但是技巧一般,还不如四十年前童年观赏的大马戏团的空中飞人来得精彩。

声光、烟幕、道具的组合也欠缺新意,根本够不上艺术节的开张声势。艺人们在舞台上的表演,举凡高跷跳绳、拉网、杂耍、玩钢管等,都是世俗常见的动作活动组合,虽有弹跳,却烘托不出艺术的境界与深度。

别忘了,这是一场大型的公开演出,代表我国品牌的“国际艺术节”啊!站在我身边的,就是来自国外的老外,两公婆特地买了机票前来赶场赴宴参加我们的艺术节。老外一般很容易调动情绪和参与感,从他们的被动没有鼓掌助兴,我直觉地感受到两夫妇的艺术品位,绝对不会满足于杂耍逗乐的水平。更何况,现场本地观众的反应也不是很热烈,除了几声青春的尖叫呐喊,艺员多次刻意地以肢体动鼓动观众,都激发不起现场配合的掌声。

花篇幅点评,不是要打击士气。爱之深,责之切。因为我们国家投入了这么重要的资源——国家地标演出场地、声光舞台设备、璀璨烟火谢幕、号召民众和国际艺术发烧友前来……,我们有必要拿出一流的表演艺术主菜,为我们新加坡的艺术节打响开头的第一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