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6日星期一

The Complaints Choir 2

为了这篇短文,我为这个熟悉的英文字“complaint”查了字典,共有7个中文译词:投诉、抱怨、叫屈、诉苦、抗议、控诉、控告。

我选择“诉苦”-“子民受伤,哀声叫苦”。

起源于2005年,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一个冬天。

诉苦,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创始者Tellervo Kalleinen和Oliver Kochta-Kalleinen 在冬日散步时,闪现了将人们使劲投诉的气焰降温,转变为更有效(powerful)的出气方式。于是,兴起了在世上各城市组织个别的诉苦合唱团的点子。

Kalleinen和Kochta-Kalleinen一旦受邀演唱,就向主办表演的单位推荐这个概念。然而,直到碰上伯明翰(Birmingham)的春山学院(Springhill Institute)时,这一点子才付诸实现。

新加坡版的诉苦合唱团诞生于2007年1月8日。那一天,来自各方,从14岁到73岁的60位团员,聚集在旧国会大厦彩排。据“世界诉苦合唱团”在网页上报道,在短时间的暖身开腔后,人们积极制作了新加坡诉苦合唱歌曲,10分钟内编辑了1000个抱怨。据说,这在当时是一项世界记录。

这个合唱节目引起了传媒关注,海峡时报和亚洲新闻台先后都作了报道。

根据该网站同年1月28日的报道,所有诉苦合唱团的公开表演全都取消。新加坡当局在外国合唱团员不离开合唱团的情况下,不愿意发给公开表演准证。合唱团里有几位成员长期居住在新加坡但他们是非公民,包括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合唱团指挥以及歌唱艺人Tellervo Kalleinen、Oliver Kochta-Kalleinen,都不准演唱。

合唱团决定,他们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演唱,所以取消了所有公开表演。原定计划是到People’s corner、 the Esplanade Waterfront、the Arts House Chamber以及Vivo City去公开演唱。报道说,这是诉苦合唱团组织以来,首次因为当局反应而出现负面关注(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e Complaints Choir project created negative attention due to the reactions of authorities),它表示,当局在下决策之前并未前来跟进彩排。

报道也说,当局要求合唱团排除“非新加坡人”的举动,破坏了他们创建强烈社会归属感—在现实中共拥生活抱怨的社区之原意(a community that is based on shared complaints about life in Singapore here and now)。

国际诉苦合唱团组织表达了他们的失望,同时坚决表达对新加坡的“负面看法”(We are disappointed that our prejudices against Singapore have been affirmed)。合唱团发起人Tellervo和Oliver Kalleinen表示,拒绝居留本地的外国人表达抱怨,他们感觉生气(irritating),他们也参与这个城市的建设,看顾新加坡孩子,也带进知识,但却不允许抱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