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5日星期四

唐代佛像艺术

南北朝时代,中印雕塑藝術交互融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時期,佛像、彩塑和壁画则多數在唐朝年间逐渐完成。

从北朝末期到隋的佛发髻较为平缓低矮。到了唐朝则发展到较为高耸,水波式发髻(螺发)变得翻卷自由,纹路活泼,起伏明显。这种追求布褶质感和发髻的自由翻卷,与唐代社会的全面开放,喜好胡风所带来的西域因素有关。

历时一个世紀之久的初唐,所留下的佛像雕刻,多集中在各地石窟寺中。数量之多,分布之廣,丰盛多彩的內容,艺术水准的高明,都是中华历史上空前绝后的。

初唐時期的佛像,延留隋朝代造像的遗风,饱满壮硕,佛像的头部略显偏大,面相丰满,大眼高鼻,貌似西方胡人;身体稍短,动作立体,有樸拙的美感。衣纹多隆起如圆绳状纹线,纹褶转折曲复。

菩萨的体型稍显丰肥,姿态向更自如发展。帔帛及璎珞自两肩同时垂向胸腹间或腿部再向上卷,显得较为庸缓,有重量感,宝缯也下垂至肩上。

唐代是佛教造像的黄金时代,经过魏晋时期的消化和吸收,外来的佛造像样式已极为完美、不露生硬痕迹地与中国传统雕塑相结合,创造出极为成熟典雅的佛像样式。

下篇:《盛唐菩萨雍容华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