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之旅第②站 《新加坡河畔》
新加坡河是一条商业河,全长4+0.25公里。为什么会拉出一条0.25公里的尾巴呢?那是因为扩充滨海湖,多出现代的0.25公里。
河流源自亚历山大的地下水。当时,河口西岸一带开了很多九八行。为什么叫“九八行”?原来就是商贸企业。供应商在此寄卖货物,店家抽佣百分之二。由于贸易量大,当时的茶叶一斤才两分钱,工人月入也不过是5至8元,所以,百分之二的佣金数目也是相当可观的。妙的是如今房地产中介的佣金也是2%,温故知新,是巧合还是有遗传因素?巧哉!
驳船船头的鱼眼也有学问。旧时民俗认为,大海茫茫,船头漆上鱼眼好认路回航。这一风俗早在雍正年间就已经订下规矩,并且以颜色区分地域。广东船头髹上红色,福建船蓝色,江浙船白色。
河岸建筑也可以从层楼窥年代-两层楼建筑至少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三层建筑80年左右,四层楼则肯定是近代建筑。
新加坡河最旺的时期有一千多条驳船在河上航行,这拜赐于1950年10月的朝鲜战争。当时,战争对橡胶的需求骤起,一磅树胶的价格从两角钱暴涨到一块多。16国联兵攻打北朝鲜,路过星洲把树胶运往战地,就是禁卖中国。物以稀为贵,本地贸易商对正了时势风水,印证了广东人说的那句话:“毋发都几难!”
没有战争,没有繁忙的母亲河,没有繁华的新加坡。
时势造英雄,新加坡也一时冒起了无数发战争财的本土百万及千万富翁。这些华人商贾乡土观念很强,读书不多却很有宗族爱心,兴业致富之余也热心贡献教育,出钱出力,以至后来掀起民办南洋大学的历史风潮。
下篇:历史文化之旅第③站 加文纳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