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新加坡河历史之旅系列之六
《客云庐上保皇客》

历史文化之旅 第④站 驳船码头(Boat Quay)


大华银行旁边的这片河畔码头大约建于1842年,前称“吻基”(又叫“吻矶”、“勿基”)。


在这里,山叔把图一摆,叫大家往河内方向看。“就是这里!”有人大叫一声。原来他发现古时候图上所画的福康宁山风景,当时画家的作画就站在这个位置上。

150年前的旧照摆出来,还能辨认小山顶上的哪个“尖“和那面“旧墙”-一张相,代替很多语言。


(细数往事......一张照片,代替多少语言)


(站好架势,细看河边过往风华)

Photo by Yip Cheong Fun

1983年9月以前,这条新加坡人心目中的“母亲河”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水上一度云集了3000艘驳船,蔚为壮观。
更叫人触动的是这里隐藏了很多名人的史实故事。

“大名鼎鼎的满清保皇派大头目康有为先生就近在眼前……”

山叔右手一挥,指向大华银行大厦:
“时光倒流100年,他就站在楼上!“

“哈啰!我在跟他打招呼!”山叔谐趣地说。

这是一段跌宕起伏的革命历史故事。

大华银行现在的位置当时是富商邱叔园的豪宅——客云庐所在地。话说当年康有为在百日维新失败后,辗转流亡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瑞典,来到了香港,应星洲才子诗人、南洋保皇会会长邱菽园的邀约,在1900年2月1日(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初二日)离开香港到新加坡,正式接受英国政府的保护。那一年,他43岁。


邱菽园安排他住在18, South Boat Quay的恒春号客云庐楼上的客房。可是,慈禧太后的暗杀队无孔不入,康东躲西藏,最后躲到汤申路去。

据说后来邱康关系破裂,因为康有为晚年终日吃喝玩乐,邱不忍目睹,与其决裂。康在1913年回到中国,结束在外十六年的流亡生活。

下篇:新加坡河历史之旅系列之七 《历史罪人英雄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