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首1930年代据说发源于台湾北部,终年梅雨的金瓜石一带,原为顺口溜童谣唸词。四面环海的台湾岛,雨中情景是生活中的共同记忆,而加上“天黑黑”的意境,加上小人物的“锅破声”、“吵闹声”,形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平实生活歌。
叫人欣喜的是,这首歌是邓丽君刚出道不久的旧唱。1968年,发行了《邓丽君台湾民谣/丢丢铜》后,邓姑娘初生牛犊生冷无忌的唱法竟然形成包罗万象的念谣唱风,掀起了一系列闽南歌的风潮。这些念谣歌曲有《思想枝》、《天黑黑》《烧肉粽》、《秋风夜雨》、《缘投囝仔》、《心酸酸》、《望春风》、《三声无奈》、《爱人呀你去叨位》、《劝世歌》、《十一哥》、《歹歹夫吃抹空》等。
歌曲述说阿公阿妈为了泥鳅煮咸还是作淡而吵翻了天,甚至摔破锅鼎,表现了农民乐观逗趣的乡土个性。

无辜受罪者包括《四季紅》“影射红军”;《燒肉粽》、《補破網》“歌词暗指政府无能,殃及百姓生活困苦”;《何日君再來》“君”“军”同音而被当局认为促使人们联想“解放军”;童谣《天黑黑》,要下雨,也被认为意有所指,影射当局而遭禁唱。
实际上,换上真实的时代大银幕,战乱中慌不择路的国民党军民,冒著生命危險横渡过可怕的“黑水河”,来到新乐土上开天辟地,不也是近代台湾人拓荒开地,与大自然拼搏建设起新家园的一卷壮丽的史诗?
天虽“黑黑”,歌者大有理由与底气把它唱得爽朗、乐观、活泼而有趣。
歌曲采自原系旋律,乡土民谣专家林福裕根据念谣语韵编写成乐曲,由台湾的“幸福合唱團”演唱,广为流唱民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