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6日星期六

童谣-民间集体的记忆

民谣,作为民间最原始的发表形态,因其浅白易懂,便于琅琅上口而成日常民众的“歌謠”-当人们痛苦、高兴、难过、悲伤时所吟唱的歌曲。

歌谣,既来自民间,很多时候即是当时生活的写照。中国最早的民谣是《诗经》风、雅、頌里的“風”,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谈情、狩猎、庆贺等生活面。民歌,很多时候默默地扮演了一个地方的文化传承,是本土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代言人。一个重视民歌的民族,必定也是一个重视传统的民族,善用民歌滋养众生,形成独具一格的本土音乐文化。

巧妙的是,民谣并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作者无从追考,歌词却通俗浅易,旋律优美动人。这些谣曲通常没有器乐伴奏,当然也就没有乐谱记载,而是口耳相传。随着时间的推移,说词也在变动,主要情节模式却呈现稳定,维持一定的传统格调,极具地方色彩。

有人的地方就有民谣传唱。民谣,在一定的時代背景烘托下,默默地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民俗风情。它们不会争锋闪光,却绝对具有一方水土的永恒价值。

而童谣,作为童年成长过程中,出自母辈口中充满慈爱的“唸谣”,更是许多人终身无法磨灭的儿时记忆。

每逢佳节倍思亲,谨以系列童谣,悼念我那可爱的母亲,愿她远在天边,或许轮回在世,也是一样开心、知足、慈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