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3日星期一

高原雪域 净土祈福


到西藏去是一种缘分。好不容易七曲八折地绕过千山万水,终于跨越滇藏公路来到圣城拉萨,没有计划,没有做功课,随遇而安地以来客的心情一路往高原雪域朝圣。

颠簸了七天荒山峻岭的泥石路,心神未定之际,本来是想在拉萨啥事不干,静心修整一天才出游的。但是,在青年旅社的壁图上看到一个很别致的地名,一时兴起就上路走访了。

哲蚌寺-一个古怪而又似乎有民族气息的名字。

当我根据路边的口头信息辗转乘坐公车来到寺前时,已经是午后三时,似乎来晚了。待一进入寺院生活区才发现,这号称为“全世界最大的寺院”,原来是一座古老的宝藏,活生生的露天博物馆,庆幸此行是人生难得的一次机缘。

哲蚌寺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公元1416年由藏传佛教中最大的黄教格鲁派创教大师宗喀巴的四弟子绛央曲结.扎西贝丹募款建造。与其说这是一所寺庙,其实把它说成一座山城更为合适。因为,整座寺院依山而建在海拔3800米的根培乌孜山坳上。寺院群楼嶙次耸叠,沿山势逐层而建,四周却是荒山野石,草木不生。白色的建筑主体,在荒野的衬托下,远看俨然像一堆雪白的大米,故名“哲蚌”,藏语意为“白色的米堆”。

沿着蜿蜒的寺院山径拾级而上,一路伴我上山的是身穿枣红藏服,一手运转玛尼轮,一手捻佛珠,口中念念有词的信徒。色彩鲜艳的壁画伴随流水声,一路引领我到耸立的巨石块,上描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大师的圣像。

西方的哥伦布在15世纪末发现新大陆,宗喀巴大师却更早(1409年)地在这世界最高的藏地上,领导了一次震撼性的变革。他在大昭寺召开一了场祈愿大法会,来自各地成千上万的僧侣涌到这里支持见证这位宗教变革家的新创见,并推崇他为藏佛领袖。格鲁派在传统藏教中成为后起之秀,在拉萨东郊的甘丹寺正式成立。因为这一教派善守圣行,清规戒律,一跃而成为西藏的主流佛教。巨石上生动的彩画纪实了大师的尊容,也显现了藏族工匠做工时的心灵手巧,莫非必需处身世俗之外,才能有这番巧夺天工的杰作?

接着,循着山路迂回而进,一寺一佛殿地穿来梭去,峰回路转直到人声鼎沸的一处场所——辩经院。

原来,藏族修行佛法一个通行的研习方式就是通过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将佛理越辩越明。这里是黄教六大中最大的寺院,为藏传佛教培育了大批的佛学人才,小山城因而成为藏区民众心中美丽的亮点。据说,解放前在这里潜修的僧侣竟然超过一万人。

此外,2世至5世达赖喇嘛在这里定居也为山城披上一层神圣的色彩。他们所居留的地方今称“甘丹颇章”也有一段历史来历。原来17世纪出现了一位超凡的人物,奠立了今天藏族政治文化传统的根基。这位藏史上的英雄人物就是达赖喇嘛五世的罗桑嘉措。

雄才大略的罗桑嘉措,在1641年力挽狂澜,礼敬请示过五世班禅之后,暗地里联系青海地区的蒙古军,在固始汗率军入藏的支持下,建立了名自此寺主殿的“甘丹颇章”王朝。打下江山后,他大事扩建此寺,香火大盛。万僧慕名而来,习佛于寺院的七大扎仓(藏语“佛学院”之意),他们同时进修哲学、语文和绘画等,盛况空前。

除了扩建哲蚌寺以外,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是,“甘丹颇章”王朝从此确立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局面。藏传佛教因而从宗教延伸至政权的把握,主掌了信徒的政治与信仰。

罗桑嘉措甚至应清朝顺治皇帝之邀请,在公元1652年率领三千官民上京朝觐,过后被顺治帝赐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旦达赖喇嘛”称号。从此,“达赖喇嘛”正式成为藏族精神领袖一个德高望重的尊称。

五世达赖喇嘛还重建布达拉宫,将寝宫从哲蚌寺迁往布宫,然后,潜心静养,晚年还投笔留下许多藏佛经典,直到1682年圆寂。五世以后的达赖喇嘛也随着他的生活习惯,形成传统居住在布达拉宫。
回顾历史,我们感知甘丹颇章殿在众僧侣以及藏民心中的位置。

漫步崎岖石山路,来到措钦大殿。这里是全寺最宽敞的场所,广场高高地伫立了藏族独具特色的经幡柱。五彩经幡上印经文,风一吹呼呼作响,藏民告诉我那是经文的念诵,随风飘送到天边佛祖的耳际。多么淳朴、多么虔诚的祝愿,尽显现在那老实的脸孔以及简单的话语中。

哲蚌寺里还有一尊广受信众欢迎的弥勒佛,他的造型虽然不同于一般笑脸迎人,能容世间难以容下事的大肚佛而另以藏佛的容貌面世,但是,宁立于佛祖跟前,静心感应,还是能在藏香缭绕的缥缈意境里,感染到万物皆空,包容乃万物至高境界的菩萨心境。

吊诡的是,世事尘俗,私欲横流,佛门圣地如今也沾染尘,生灵涂炭。阿弥佗佛,善哉,善哉!
红尘俗人如我辈,还是学会修身养性,放下我执,舍弃无常的恐惧,以欢喜心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2007-10-2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